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“四好农村路”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

“余新公路通车后,城区到罗坊只要半个小时,周末带着孩子到罗坊会议纪念馆听听红色故事,到湖头赏赏满池荷花,再逛逛锦园的乡村美景,玩得真惬意。”市民张先生高兴地说道。


【资料图】

乡村发展,交通先行。2017年以来,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在“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”农村公路上做足文章,农村公路拓宽改造72公里,总投资1.8亿元,全面打造内畅外联的农村路网,持续提升交通服务水平,逐步驶上了一条“美丽路域、红色文旅、特色产业、富民强镇”的融合发展快车道。

一条公路带动一项产业

“我们是农业大镇,也是渝水区的粮袋子和肉篮子,路通了,农产品才有销路,才能卖出好价格。”罗坊镇一名农技干部介绍。

随着罗坊高速路口连接线、环城路连接线、Y999高速连接线—北岗等道路改造项目打通城乡的大动脉,水芳线—新和、水芳线—开元肖家、彭家洲—松林等乡道拓宽改造项目畅通农村微循环,城乡交通一体化的运输网络格局已然形成,除了新余蜜桔、油茶、果冻橙外,绵山黑山羊、湖头湖藕、长陇吊瓜、王年翠冠梨等特色农产品也沿着农村公路走出农村,走向了火热的市场。

一条公路串联一地文化

“路修好了,红色文旅的气息也更浓厚了。各级政府支持我们红色村庄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,两侧进行绿化亮化,公路由窄变宽,由通趋畅,再由畅而美,引来了不少游客。”罗坊镇彭家村党支部书记彭小平说。

“四好农村路”也为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机遇。通过深入挖掘罗坊会议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潜力,罗坊镇以点连线、连线成片,以彭家、院前两个红色村庄撬动红军客栈、红樱研学基地等红色系列产业发展,同步修复罗坊会议旧址陈家闹街景,对景区求是大道提升改造,加快擦亮红色名片,弘扬传承抱石文化,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,掀起了红色文旅热潮。

一条公路致富一方百姓

从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到“出门沥青路,抬脚上了车”,罗坊镇将路域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改善深度结合,全面推进美丽乡镇、美丽乡村建设,严把公路质量关,落实两级“路长制”,群众的生产之路更加通畅、出行之路更加舒心、回家之路更加安全,生活也越过越滋润。

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优势与畅安舒美的农村路域环境,湖头荷园、东边锦园等美丽乡村旅游点喜迎客来,以路促富,辐射带动农家乐、商超零售、民宿餐饮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,全年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,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创业。一条条农村公路串村连景,聚人气、惠民生,村民有了好奔头,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的路子也越走越宽。

推荐DIY文章
海艺AI:迎合“AI时代”发展潮流,刷新绘图市场传统认知
布局产业新高地!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
未来五年500亿投入打底,北汽蓝谷锚定细分市场增量
【展会直击】华秋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ing,助力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!
桂花网蓝牙网关助力司乘人员职业健康监测
DNF新推出封号申诉:每个玩家180天内只能享受一次减少处罚时间机会 每日视讯
精彩新闻

超前放送